在封锁中诞生,在困境中成长,在改革开放中崛起,在新时代奋进……广交会创办63年来,一路风雨兼程、砥砺前行,坚定地伴随着新中国共成长,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0月15日—11月4日,第126届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。本届广交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,使命光荣,意义重大。当前,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,广交会如何助力企业优化国际市场布局,促进外贸稳中提质?如何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,服务全方位对外开放,服务外贸发展大局,推进全球贸易增长?这些都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广泛关注。
第126届广交会举办期间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、央广、国际商报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凤凰网、文汇报、彭博社等81家境内外主流媒体,围绕广交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、广交会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和外贸高质量发展、广交会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、广交会参展企业创新开拓多元市场、广交会护航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、广交会发挥“卖全球买全球”国际公共平台作用、广交会深入推进商务精准扶贫等内容,以各具特色的专题、专版、视频直播和特刊等形式,刊播了728条原创报道。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,更加全面、立体地向全球展现了广交会的整体形象,更大范围、更精准地传播了广交会声音,有效地扩大了广交会的国际影响力,为吸引国际商贸界的广泛关注,提振中国外贸企业信心,鼓舞士气,共同努力完成外贸稳中提质的目标任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“价格优势”曾经是广交会的代名词,也是中国制造的“代名词”。但今天的广交会,即使在“外忧”笼罩下,也已经由过去的价格竞争为主,向技术、标准、品牌、质量、服务为核心的综合优势竞争转变;“全球首发”“中国首展”成高频词,更多高技术、高品质、高附加值和自主品牌产品在广交会上涌现;外贸经营模式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。
——人民日报
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,也就是广交会,历来都是中国企业展示创新产品的优质平台。中国企业不断研发升级产品,物联网、健康管理等理念都融入到产品中。不少家电企业正在打破当前行业面临的转型瓶颈,向着全球化经营的步伐迈进。
——CCTV1晚间新闻
广交会是目前中国历史最长、层次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商品种类最全、到会采购商最多且分布国别地区最广、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。广交会历经62年发展,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展”。
——CCTV2中国财经报道
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,由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,向高附加值和工业制成品转变。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、定制化产品成为主流。
——CCTV2交易时间
历经60多年的发展,广交会定期举办,从未间断。虽然也曾面临困难和挑战,但作为“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”,广交会始终吸引着全球采购商的目光,并在推动中国外贸发展、促进中外经贸交流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。
——CCTV4中国新闻
第12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(广交会)15日在广州开幕。来自大会现场的信息显示,当前广交会进口展的水平稳步提升,参展产品持续优化,助力境外企业和产品更有效进入中国。
——新华社
参加正在广州举行的第126届广交会的全球采购商们看到,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、世界贸易环境日趋复杂、贸易限制措施增多等诸多不确定、不稳定因素的影响,凭借提升产品质量,布局全球本土化生产、研发核心技术以及开拓新兴市场等多样化举措,中国外贸企业“迎霜傲雪”,保持了较强的韧性。
——新华社
正在广州举行的第126届广交会上,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,参展的中国企业纷纷积极应对,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,本届广交会上来自沿线国家市场的外贸订单可观。
——中新社
创新,不仅让产品在展会上吸引采购商的目光,更让企业在市场上抢占先机。创新,也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。包括海尔、奥斯克、长虹、格力等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品牌研发,拓展全球化布局。
——央广网
在本届广交会上,有不少参展企业都带来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,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。许多较早借助广交会平台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,在本届广交会上带着自己的最新产品再次亮相,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新老客商。多名外国采购商一致表示,广交会是一个发现中国新产品的大平台,近年来中国商品除了在价格上有优势外,质量也在不断提升,每次来都能有很大的收获。
——国际商报
媒体说 | 广交会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和高质量发展